河北省一级雕塑企业 重点推广单位

中国20强雕塑企业 315诚信单位

爱游戏官网-产品PRODUCT CENTER
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勇立潮头:2024年的深圳交出了一份模范答卷

时间:2025-02-22作者: 动物雕塑

  在全球化与中国快速崛起的大背景下,深圳的发展,不仅关乎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也关乎中国发展的转型。

  2018年,深圳的GDP第一次超越香港,成为大湾区经济总量第一大城市。迄今为止,深圳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已经多年霸榜中国第一,并延续至今。

  2.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

  3.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围绕着国家和人民的三点期望,盘点过去一年,深圳到底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去年一年,中国扩大了对很多国家的免签力度,同时推出了一系列吸引外商的政策。

  在此情况下,作为“先行示范”的深圳,在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和力度上,表现显眼。

  去年6月,深圳连发3份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围绕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提高要素保障能力、持续优化外商投资服务等提出了105条主要任务。

  首创公证文书跨境电子化流转、音视频“双录”签名等方式,让境外投资者实现足不出户、网上一窗通办商事登记。

  “原来我以为需要到深圳线下办理注册,预留了三天时间。没想到在香港就可以线上操作,半天就可以完成。”

  “双录”签名能轻松实现纯线上申请操作审批,此举是全国范围内的首创性举措,而深圳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小切口”,去促成营商环境“大变化”,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2024被称为中国低空经济元年,但关于低空经济,很少人知道,是深圳率先在全国试点推广的。

  无论是“空中的士”通勤新模式的打造,还是低空送外卖、空中游览、航拍航摄、编队表演+灯光秀等旅游娱乐消费项目,都是在深圳率先推广,而后才掀起全国的“低空热”。

  去年,深圳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兴建低空经济中心,推广无人机末端配送业务,培育发展低空制造、低空飞行等新增长点。

  目前,深圳已建成各类低空起降设施249个,规模全国领先,被誉为“世界无人机之都”。

  随着基础设施的领先建设,深圳还搭建了国内顶级规模、场景最丰富的5G-A通感试验网络,实现了高空干线民航货机和低空末端物流无人机的有效衔接,极大的提升物流运输时效,全方位支撑低空经济创新应用场景落地。

  深圳和珠海的空中交通缩短至20分钟,并预计2026年起开始载人飞行 图片来自/中国之声

  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超充站、充电枪的数量,全面超过加油站、加油枪,在先行中彰显新担当,在示范中创造新奇迹。

  目前,深圳的新车电动化渗透率已超80%,累计建成超充站超900座,充电设施总量超40万个。

  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深圳市商事主体总数突破435.95万户,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57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48万家,专精特新企业达1.08万家,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4105.83亿元,跃居全国城市首位。

  与此同时,深圳企业还在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了1.06万家企业及机构。

  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深圳企业对外实际投资额102.1亿美元,居全国城市首位。

  经济快速地发展的同时,如何把纸面上的数据,转化为人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是深圳对于“现代化强市”的思考。

  2024年,深圳稳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出了“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周半天计划”等诸多改革,并在全国率先推出,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在采访中,不少家长反馈,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很大,每天学校能保证有户外运动,让孩子的心情变好了很多。

  2024年,深圳将“优化医疗健康服务供给”作为市内10项民生实事之一,努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全年新增床位8000张以上,建成市质子肿瘤治疗中心、市二医院大鹏医院等13个医疗卫生重大项目。

  还率先成立全国首家医学人文质控中心,承办第二届南方医学人文大会,发布医学人文建设十大目标,推动人文标杆医院建设,创新推出“先治疗、后缴费——信用就医”等看病就医便民惠民举措。

  在全市公立医院建设“一站式”患者诉求服务点,开通“诉求通”二维码及电话,落实“接诉即办”,不断的提高医疗服务品质,改善患者看病就医体验。

  在2024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深圳还积极推介吸引外商独资医院的独特政策、区位、市场、平台优势,与新加坡绿叶医疗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建设国际医疗总部和外商独资专科医院,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方便看病问题的期待。

  在居民的娱乐休闲方面,深圳首次提出“公园群”的建设,让城市中部的“五园”——梅林山、银湖山、笔架山、莲花山、中心公园实现生态、无障碍的互联互通、连片成网。

  为了加快打造乐享生活的宜居城市,2024年,深圳高标准建设全域公园城市,累计建成公园1302座。

  多伦多大学教授理查德·佛罗里达曾提出过著名的“3T理论”(人才Talent、技术Technology、包容性Tolerance)。

  他认为,未来的创新城市一定要重视“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不能简单依靠政策优惠来吸引人才,而是要打造完整的创新链条和宜居环境。

  科技加生态的突破性体验,“山、海、城、园”的有机融合, 深圳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经济创新的同时,更是打造一流的生态人居环境,树立了现代化城市的典范。

  值得关注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对深圳提出了“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定位。

  如果说前40年“经济特区”的定位是为了让深圳成为改革窗口,那么,国家对牵头粤港澳的发展,不仅是给到了经济发展上的期望,更是给到了政治上的期待。

  在这大湾区内,深圳打造出了湾区黄金地带——前海合作区,前海一头连着香港,一头连着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2024年,深圳主动推进前海合作区的改革开放,72项任务中,有69项已经落地,高水平打造深港国际法务区、国际人才港、前海涉税服务业集聚区。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大幅度的提高深圳对内对外辐射能级 摄影/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此外,接近罗湖口岸的地下商业街也在2024年爆火,新商业街连接了罗湖口岸、罗湖火车站及深圳地铁1号线罗湖站,集零售、餐饮于一身,已经成了港人北上打卡的新地标。

  为了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一体化,深圳还主动为深港青年提供了低成本的创业平台,推出“港人服务中心”,设立一系列便民服务,为抵深的港客提供贴心的问题解决方案和交通服务,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很多香港青年因此来深圳创业,极大促进了深港两地的发展融合。

  比如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就入驻了前海并成立香港办事处,牵头编制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建设方案》,和香港联合开展了一系列的国际合作项目、共享数据和资源,加快集聚了更多全球药械高端创新资源,推动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深圳为迎接国际八方来客,在深圳湾口岸启用了“免出示证件”通道,随着深圳赴香港“一签多行”签注等政策措施落地,不仅刺激了深港两地居民“双向奔赴”,更是吸引了广大海外游客。

  从率先致富到融合发展,深圳实际做到了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了一国两制和改革开放。

  对于外界而言,深圳一直都是观察中国经济发展及其改革动向的焦点,而深圳也用一份完美的答卷回应了国家和人民的期待。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新的一年,让我们期待深圳在改革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相关标签: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微信

首页 顶部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