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的不幸在于做美国第50个州
美国夏威夷毛伊岛火灾已逝去了两周,火灾造成的死亡人数持续攀升至114人,夏威夷居民痛批美国政府不作为,表明了自己被抛弃了。
实际上,造成这次灾情的不只是野火本身,而是美国怎么样对待夏威夷背后长期积累的问题。
第一,拜登视察夏威夷一直等到了火灾发生后的近两周后才进行,也就是说,在美国政府的评价体系中,这场火灾的紧迫性和危急程度并不高。
去年9月28日,飓风“伊恩”从佛罗里达州登陆美国引发暴雨和洪水。第二天,拜登就去到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视察应对飓风的情况,并在一周后现身灾区现场进行慰问。
再看今年1月14日,加利福尼亚州全州范围内发布了洪水警告,当天,拜登就宣布该州进入紧急状态,并下令联邦政府提供援助。五天后,拜登已经现身加州洪灾地区视察。
根据灾害分析机构的评估,飓风“伊恩”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佛州是旅游大州,飓风“伊恩”重创佛州的沿海景点,其中一些县市的劳动力活动指数下降幅度高达一半。
今年1月的加州洪水,其影响区域几乎覆盖全加州,其中北加州、南加州都是美国重要的大都市圈,洪水损坏了高速公路、道路以及电力网络,加州的商业和工业活动都遭到中断。
夏威夷同样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这次火灾发生在夏威夷的毛伊岛,受灾最严重的就是该岛的海滩度假胜地拉海纳镇。根据专业机构的评估,这次夏威夷火灾的经济损失也在百亿美元级别。
相较之下,拜登这次却如此姗姗来迟,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美国政府的评价体系中,夏威夷的经济损失并不重要。
这次火灾的第二个背景,夏威夷群岛上美国的军事基地没有遭受什么损失,也反映了美国政府对这次灾难的评估重点究竟是什么。
军事专家、远望智库研究员张文昌指出,美军一共有六个作战司令部,其中印太司令部是顶级规模的,它所属的各军种司令部就在夏威夷群岛上,夏威夷群岛是美国印太战区的指挥中枢。它的责任区南到北从南太平洋到白令海峡,东到西从太平洋东海岸到西海岸,再到印度洋。所以它负责的区域也是最大的。
美军在夏威夷的部署,大多分布在在欧胡岛和夏威夷主岛。美军在毛伊岛的部署规模很小,因此,美军在这次火灾中受到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夏威夷对美国的军事战略价值有多大,我们大家可以从这次火灾的一个细节感受感受。
谭主注意到,过去几天,社会化媒体上还流传着这样一张照片:一束激光打下来,点燃了夏威夷的房屋。有网友提出,夏威夷的大火会不会就是由美军自己点燃的?
会产生这样的猜测,是因为过去两年美军一直希望在毛伊岛建设反导系统和对天监视系统。张文昌提到,包括毛伊岛在内的夏威夷群岛距离美洲大陆约4000公里,距离中国约8000公里,它的指挥中枢和战区战略预备队配置地的地位,决定着美军要在这一个地区部署反导系统的必要性,但这项计划一直遭到当地居民反对。
回看这起事件,比起图片本身,更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网友的一种潜意识:大家相信,美国政府将夏威夷的军事用途凌驾于民生保障之上,还可以随时牺牲夏威夷居民的生命。
夏威夷居民的生命是如何被牺牲的?从这次火灾的第三个背景,毛伊岛的消防员严重不足,还能够准确的看出一些问题。
与美国其他州不同的是,由于夏威夷远离美洲大陆,若发生灾情,无法从别的州调配消防员,夏威夷只能靠自己。
那么,哪些夏威夷居民会从事消防员的工作就很关键了。这与夏威夷的收入分配有很大关系。
夏威夷面临着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其中,夏威夷原住民遭受收入不平等的状况尤甚。
夏威夷原住民的家庭收入中位数远远落后于全州的中位数,与此同时,夏威夷又是美国消费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要维持生计,消防员这种基础职业是他们为数不多的选择。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现状,过去几年,夏威夷原住民纷纷选择搬离夏威夷,前往美国西海岸沿岸的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现在,在美洲大陆生活的夏威夷原住民,数量已超越了夏威夷本土。
随着夏威夷原住民搬出,基础职业出现缺失,而受公共服务落后影响最大的往往又都是穷人社区。
结合这三个背景,我们起码能得出一个结论,在美国政府眼中,夏威夷的军事战略价值远比经济发展和民生重要。美国政府主要从军事层面考量夏威夷的价值,别的方面可以做出牺牲让步,也就是说,美国始终在以殖民的眼光看待夏威夷。
夏威夷原本是一个独立国家,19世纪,在美国承认夏威夷为独立国家后,就一直觊觎这片土地。接下来,美国通过武力威胁的方式,直接干涉夏威夷的内政,要求其制定有利于美国吞并夏威夷的新宪法,成为美国的傀儡。
到了19世纪末,随着夏威夷的政权轮替,新上任的女王决心废除丧权辱国的宪法,收回主权。这样的计划,很快就被美国商人成立的“兼并俱乐部”发动政变推翻。紧接着,美国干脆直接要求夏威夷并入美国,成为美国的第50个州。
对于为何需要兼并夏威夷,美国政客频频从地理政治学的角度来抒发他们对夏威夷的欲望。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亨利·洛奇就指出,美国作为大陆国家,就如同一个“堡垒”,而夏威夷是这个“堡垒”的“必不可少的外围工事”。作为一个外岛,夏威夷理应属于美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夏威夷真的承担起了美国的所谓“外围工事”,从日本偷袭珍珠港开始,美国在夏威夷重重加码的军事基地建设,使得其成为了美军太平洋战区的指挥中心和太平洋航线的海空枢纽。有了夏威夷,美国才得以把战火阻挡于本土之外。
在美国占领夏威夷后的几十年间,本来属于夏威夷原住民的土地被征用为军事基地。对此,美国没有支付任何“租金”,说直白点,就是强征强占。
30年前,夏威夷原住民起诉美国联邦政府,美国政府才开始正视这些历史错误,向夏威夷原住民低头,承诺弥补夏威夷原住民的损失。
到2020年,美国政府给夏威夷原住民提供了约900英亩的土地作为历史补偿,问题是,这些土地基本都不适合住宅用途,没有办法解决夏威夷原住民最迫切的问题。更不要说,根据美国政府签署的赔偿法案条款,他们还拖欠了1300英亩的土地。
今天,当夏威夷居民的灾难就在眼前,需要美国政府出手帮助时,美国却抱持着一种冷漠的姿态,可见美国政客根深蒂固的殖民思维。
美国每年有4万多人死于车祸,近5万人死于枪击,或许对美国政客来说,一场意外的火灾造成100多条生命的损失,这算不上什么。有美媒就用了“有恃无恐”来形容拜登政府这次对待夏威夷的态度。
当我们从今天夏威夷的灾难追溯美国的殖民思维,还有一条线索,更可以让我们警惕。受到美国殖民思维侵害的,并不只是夏威夷。
在美国吞并夏威夷的同一时期,它的扩张目标还有菲律宾、关岛、古巴、波多黎各等地。其中,菲律宾和关岛在地理位置、人种血缘、民风习俗等方面和美国没有半点关系,他们成为美国的目标,意味着从那时起美国就已经企图将西太平洋国家纳入自己的管理范围。
今天的美国不再以占领领土的方式来进行扩张,而是通过军事合作的幌子,让目标对美军敞开大门。它的目标是菲律宾、日本、韩国等西太平洋国家,这重伪装一定要看清。
如今,美国至少在80个国家保留750个军事基地,美军在这些国家及其周边四处闹事,导致安全事故频发,这何尝不是美国殖民思维在今天的危害。
夏威夷原住民慢慢的变成了美国公民的一部分后,尚且被美国如此对待,我们大家可以想象,对这些接纳美军的国家,一旦他们周边地区发生危机,美国政府会怎么样对待这里的人。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消息: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需求,我国将谋划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批农业科学实验站和数据中心,全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抓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为光伏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组,提出高密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4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二十大类。
“1公斤DNA便可以装下全世界数据。”日前,北京大学张成、钱珑联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印刷”DNA存储策略,成功将信息打印在DNA分子之上,犹如在白纸上批量印刷信息。
日前,国仪量子发布全球首个AI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该系列新产品不仅具备AI功能,还将关键核心指标——信噪比提至全球顶配水平的10000:1,取得顺磁共振波谱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趋势。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著,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怎么样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银线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非常明显效果。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度的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减少相关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