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南岛语族文明 提醒跨过数千年的闽台缘
东南网9月26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 文/图)“经过开掘出来的文物和专家们的考古研讨,得出不管在冰川时期海峡两岸相连的时分,仍是南岛语族渡海时期,播迁的进程便是从福建到台湾。”25日上午,来自意大利的汉学家唐云在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讨基地细心地了解了南岛语族的前史,为她方案编撰的一本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书寻觅材料,在她看来,南岛语族考古研讨极具含义,能够探究南岛语族源流和根脉。南岛语族是南岛语系的族群,而南岛语系是现在国际上,仅有首要散布在岛屿上的大语系,散布在南太平洋到印度洋的上百个岛屿,掩盖人口多达4亿。近年来,经过对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的考古开掘,专家学者们揣度,平潭十分有可能是南岛语族海上迁徙的榜首块踏板。
平潭岛坐落福建省东部滨海,是我国第五大岛,距台湾最近处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当地。1958年,福建省在全省文物普查进程中初次发现了平潭岛的史前遗址。1984年,这些遗址被命名为“南垄新石器时代遗址”,并在1985年迎来了初次大规模的考古开掘,共清理出21个贝壳堆积坑和一座墓葬,出土石器、骨器、贝器、陶器等遗物200多件。依据碳十四测年效果,壳丘头遗址距今约6500年。现在,整个平潭岛共有37处史前遗址,时刻从旧石器时代跨过至商周时期,形成了完好的史前文明谱系。
“壳丘头文明遗址”素称南岛语族的原乡被公认是南岛语族来源与分散考古学研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年,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当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讨院院长范雪春带领记者观赏了基地的龟山遗址考古开掘现场和南岛语族考古研讨基地陈列室。他表明,平潭南岛语族开掘效果现在已能必定包含壳丘头、西营、东花丘、龟山四个文明,它们建构了福建区域从7000多年来到3000年前的一个十分完好的史前考古序列的框架结构。而国际学术界遍及确定大约在6000年前左右,先民们跨过台湾海峡抵达台湾。“经过考古研讨,福建是南岛语族向海洋分散的最早起点已是前史事实,台湾岛上以大坌坑文明为根底展开起来的史前文明,简直都是在大陆史前文明的影响或参加下展开起来的,两地之间具有根由和传承联系。”
据了解,为便于考古作业以及遗址维护作业,我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讨所、福建博物院、平潭归纳试验区管委会以三家共建的方式,于2017年9月发动建造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讨基地,同年11月7日正式挂牌启用。
在基地,记者看到,入口处两艘独木船的雕塑引人停步,通向基地的“风之路”尽显南岛语族文明展开前史,路途两旁的复活节岛石像、夏威夷茅草屋以及大溪地、关岛等地的标志性雕塑群,热带风情十足。基地征收31栋(组)传统石头厝作为基地用房,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2019年10月,国台办、国家文物局同意在岚建立海峡两岸南岛语族考古教育实习基地。
基地依托我国社科院考古所、福建博物院的专业方面技术力量,集文物材料收拾、修正、标本保管、科研、教育、展览、科普等功能于一体,是依托壳丘头遗址群建造的国际上首个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讨机构,是国内外南岛语族专家进行研讨效果沟通的学术渠道。
范雪春介绍,基地自成立以来,深化开掘南岛语族来源与分散前史,以考古科研为中心,以文明沟通为带动,打造对台考古学术沟通文明品牌。与国内科研机构、高校展开相关考古及研讨作业,并在国际学术周刊宣布多篇学术论文,为南岛语系人群来源于我国大陆东南滨海区域供给了母系遗传依据。一起,环绕学术研讨、研学实习、少数民族沟通三大主题展开涉台活动,培养“南岛语族文明学术宣传周”“闽台海洋文明探源研学营”等品牌活动,与台湾成功大学联合开设考古实习活动。2019年以来,基地累计招待台胞团组共169批次4768人次。
近年来,平潭不断厚植文明根由,经过开掘海洋文明、旅行文明、南岛语族文明等资源,让一处处厚重的遗址、一件件宝贵的文物,穿越前史时空“活”起来,现在正大力建造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及壳丘头遗址博物馆,愈加鲜活地向世人昭示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我国和太平洋岛国间往来的前史根由。
“两岸同胞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把南岛语族的前史研讨清楚了,有利于推进两岸同胞寻根溯源、共探祖源文明,我们才能够把心凝集在一起,深化两岸同根同源的家国情怀。”范雪春表明,南岛语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起,南岛语族文明研讨也是促进闽台交融的重要枢纽,有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文明认同和民族认同,两岸各界应该联合起来,一起探究南岛语族发源、展开、演化的进程,未来能够联合申报国际文明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