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一级雕塑企业 重点推广单位

中国20强雕塑企业 315诚信单位

爱游戏官网-产品PRODUCT CENTER
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回顾邱少云生前唯一照片曝光87岁老兵珍藏65年无偿捐给纪念馆

时间:2025-02-22作者: 人物雕塑

  

回顾邱少云生前唯一照片曝光87岁老兵珍藏65年无偿捐给纪念馆

  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里,有这样一篇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该文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英雄邱少云为了不暴露部队任烈火烧身,最终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

  我们那时候男孩子居多,少年最爱英雄,都做着英雄梦。当时读五年级的笔者,真的被邱少云烈士的英雄事迹打动了。

  在老师带着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时,课堂气氛总是随着老师的语气,而一直在变化着,时而紧张,时而期待,时而悲伤,时而激愤……

  当时课本上邱少云的插图是一张油画,那时候不懂,只以为真实的邱少云就该是这个样子。在我们的印象里,英雄的归宿,最终都是这样一张油画。

  笔者长大后,随着对邱少云的了解越来越深,对于油画中带有绘画者个人感彩的邱少云,便不满意了。

  笔者想要找到一张邱少云真实的照片,却连着好多年都没能实现心愿,而这也成为一直以来的一个遗憾。

  在重庆晨报的一篇新闻资讯里,刊登着一张邱少云的免冠黑白照片,并且该照片背后有邱少云烈士的亲自题字。

  他穿着笔挺的中山装,衣扣和领子都弄得整整齐齐,在中山装的口袋里插着两支钢笔,里面是一件白色衬衫。

  邱少云出生于1926年,牺牲于1952年,正是近代中国社会最动荡、物资最匮乏的时代。

  再加上邱少云出身农村,家境贫寒,光为解决温饱就已经力竭,更加不用说去给自己留张照片了。

  这就导致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后,就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这让邱少云的长相一直成为了一个迷。

  在照片背后,有邱少云亲手写就的几行字:“赠给亲爱的陈大权为留念,战友邱少云 ——1952.2.19。”这为我们指明了该照片的来源,为邱少云的战友陈大权所拥有。

  身为邱少云的战友,能让其把珍贵照片相送留念,足可证明陈大权和邱少云的关系密切。

  可是为何这位陈大权,从来没有过任何报道,终究是靠这张照片,才让人知道他与邱少云的关系。

  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了——用李白《侠客行》里的两句诗来形容,或许最为合适不过:“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陈大权老人在拿出这张照片的时候,已经87岁了,老得连胡子都全部花白了,穿着一件很显年头的黑色外套,戴着一顶帽沿严重磨损的老掉牙鸭舌帽。

  这60多年里,陈大权老人一直过着简单质朴的务农生活,从来就没向别人炫耀过自己辉煌的过去,当地人除了知道老人曾经当过兵外,对其他一无所知。

  如果不是那张邱少云赠送的照片,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平凡质朴到了极点的老人,竟然是朝鲜战场上侥幸活下来的英雄,还曾是邱少云的同班战友?

  据陈老英雄讲述,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经历了很难来想象的困境。他自己也是多次经历九死一生,若不是运气好,大概也是回不来的。

  陈大权最难的一次,是在“上甘岭战役”中,和很多战友困在坑道,没有水喝,靠着喝尿才得以幸运生存下来。

  当时的状况真是太惨了,美军在坑道外面设置多重封锁,我军后方的给养几乎很难送上来。

  他们已经被困了很久,早就没有了吃的喝的,因此连尿液也少得可怜,需要尽可能节省,才可以多撑一段时间。

  就是靠着这慢慢的变少的尿,以及志愿军死守战地的坚强意志,这才让他们最终成功地撑了下来,等到了穿过层层封锁后的后方给养。

  这样的事情,在现在的人们看来,颇为不可思议,可这的确是真实发生的,且真实发生在陈大权身上的惨烈故事之一。

  陈大权老人在战争时期经历了颇多苦难,才让他可以看透虚名浮利,于战后回归到大山深处的老家,平淡质朴地度过了60多年岁月。

  大山里极度闭塞,人们生活得困苦却安稳,在那个战争年代,这却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如果没有意外,陈大权会和祖祖辈辈一样生活——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在村里继续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虽然不富足却也安宁稳妥。

  1945年,军下令各地紧急筹备更多的武装力量。这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也不曾得到幸免。

  15岁的陈大权被军抓了壮丁,从一个扛农具的变成了一个扛枪的,自此揭开了他人生里篇幅不大、却让他一辈子深深铭记的一页。

  他跟随部队在广西、贵州一带打侵华日军。毕竟那会儿是反击日寇,军内部的问题虽很大,但是大家为了把敌人赶出家园,还能做到劲往一处使。

  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军内迅速腐败,陈大权所在的部队也不能幸免。当官的一心谋求权力和利益,丝毫不顾底下士兵和老百姓的艰难状况。

  陈大权明白自己所在的军,根本就是某些人的打手和工具。就像他们村用来看门的狗,有用了才能得到一点吃的;没用了不是被抛弃,就是被屠宰的份。

  因陈大权作战本领出色,特别被分配到17军105团警卫连,后来还做了副班长。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所在的部队南征北战,主要负责肃清残军和顽固土匪。

  1950年6月下旬,朝鲜在不告知我国的情况下,直接对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国,发动了统一大战。

  战事初期,朝鲜打得异常出彩。可是在“联合国军”正式参战,于仁川成功实施登陆作战,从要害部位给了朝鲜军队狠狠一击后,自此朝鲜战场的局势来了一个大大的反转。

  韩国在“联合国军”的支持下,不仅收复了先前的领土,还一度横越三八线,想要打下朝鲜北半岛实现统一,兵峰直抵鸭绿江,炮火竟然都侵入了我国丹东地区!

  在此危急之际,朝鲜当局连忙向我国和苏联求援,苏联只是做了下面子功夫,却令我国出军。

  而我国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决定不计代价,竭尽全力去支援朝鲜,为此甚至冒着“打烂整个中国”的危险,这就是新中国的担当与作为!

  10月25日,在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指挥下,第一批志愿军抵达朝鲜战场,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韩军正式发起了第一场反击。

  在朝鲜战争爆发后,陈大权所在的部队就开始奉命进行改编。编入新部队后,陈大权结识了来自重庆铜梁的邱少云。

  在他的印象中,邱少云个子瘦小,但人很机灵,对人热情和气,脸上常带着笑容。

  老英雄说,邱少云比他大几岁,在知道他是贵州桐梓人后,说桐梓县离自己的家乡铜梁不远,因此说陈大权也是自己的“老乡”。两人都是爽朗的年轻小伙,很快就聊到了一起。

  他们聊小时候的趣事、聊打仗时期的经历、聊各自的亲人和家乡……没有多久,他们两人就处得和亲兄弟一样,彼此都把对方视为最好的朋友。

  1952年初,新部队入朝参战时,陈大权被编入到15军45师135团,邱少云则分到了15军29师87团。

  在他俩分别时,彼此互赠了照片留念,陈大权老人拿出的那张照片,就是那时候邱少云亲自送给他的。

  在和邱少云分到不同的作战单位后,部队任务很紧,哪怕是在同一个军,也很少有机会能碰面。

  两人不能再如以往那般时常见面,可陈大权却总挂念着邱少云,他相信邱少云也会经常想起自己。

  1952年10月,“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詹姆斯·奥尔沃德·范佛里特为了改变对联合国军不利的战局,提出了在小范围战场内以攻代守的“摊牌行动”,获得了上级批准。

  然后范佛里特迅速集结大量优势兵力和装备,想要一举攻克我军据守的要地五圣山,彻底扭转金化以北战场的不利态势。

  这个情况引起了志司的格外的重视,彭德怀直接撂了狠话:“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在志司的全力支持下,以15军和12军为主力,并配属了其他作战单位,总计集合了4.3万多的优势兵力,准备把范佛里特的计划彻底打破——这就是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而在“上甘岭战役”发起前,我军必须拔掉敌人插入我军阵地前的一颗“钉子”——391高地。

  391高地前有一片杂草丛生的开阔地,倘若我军从远距离对敌军阵地发动进攻的话,会有很大的伤亡,却不一定可以取得多大的成绩。

  29师师部遂在11日夜,组织500多人隐秘匍匐到敌军阵地前沿,彻底潜伏下来,等到约定好的时间,再向敌人发起突击。

  邱少云正是这500多勇士之一,他和一部分战士潜行到高地东麓,潜伏在仅仅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蒿草丛中。

  敌方也不是吃素的,出于试探和侦察的目的,向阵地前方用机枪拼命扫射,并发射多枚燃烧弹,其中一颗就落在了邱少云前方炸开,火星溅到了他身上。

  这时候,只要邱少云随便动弹一下,就非常有可能扑灭火苗;可是他却丝毫动作都没有,任凭烈焰烧遍全身,至死也没喊一声疼。

  因为邱少云清楚,但凡他有一点动作,就很可能被阵地上的敌军发现,那么不仅会威胁到战友们的安全,还会让这次行动彻底失败,甚至会影响到大局。

  就这样,邱少云放任火势发展,令他整个人都被大火包裹,在极度的痛苦下,始终不曾有任何动弹,也没有一点声音发出,直到被活活烧死。

  在邱少云战士英勇献身后,潜伏突击队最终等到了约定的时间,迅速对深夜里敌人发起猛烈攻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29师大部队趁此机会,迅速开了上来,最终成功地夺取了391高地,全歼该高地敌军!

  在他牺牲后,部队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方则授予他“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

  《人民日报》刊登通讯《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后来他的事迹还被写入了小学课本,一代代青少年在他的影响下长大。

  陈大权是后来才听说了邱少云牺牲的消息,当时他大哭了一场。事实上,直到晚年,他和别人说起这件事,还不免眼眶湿润。

  在他心里,他的战友邱少云是不仅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更是那个给予了他颇多照顾的好哥们,他为邱少云的牺牲惋惜难过,又为他做出的壮举而深深敬佩,为有这样一个英雄战友而深深自豪。

  不得不说,正是邱少云和许多战友的英勇牺牲,才让我军顺利打响了“上甘岭战役”,扫清了眼前的障碍。

  而说到“上甘岭战役”,也肯定绕不开15军。无论是军长,还是每一位15军的战士,他们都表现得极其英勇顽强,即便以血肉之躯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却不曾退却半步!

  这才让我军取得了胜利,令美军自此彻底打消了不该有的想法,和我方展开了真诚的和谈。

  陈大权所在的15军45师,在上甘岭战役中打出了赫赫威风,还让15军有了“九千岁军”的霸气称号!

  当时由于志愿军在敌情判断上出现巨大失误,把15军的大部兵力和优势火炮都调到了西方山谷,而五圣山方向只有45师区区一万多人据守。

  可是美军却集中了320多门重炮,27辆坦克,以每秒钟六发的火力进行密度轰炸,让45师坚守的阵地岌岌可危。

  当时前沿部队没有有力的炮火支援,通往一线阵地的电话线师师长崔建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爬上前沿阵地,任由战士们各自与敌人展开惨烈交锋。

  提起战斗的过程,陈大权老人至今刻骨铭心:“敌人搞不清楚我们山上究竟有多少人。敌人至少发起过30多轮进攻,但都被我们打回去了。我们死守20多天,终于保住了阵地,等到援军赶到才下山。”

  敌人上来一批,他用机枪奋力一扫,就能撂倒不少敌军,和战友们一起总共打退敌人20余次进攻。

  这时他们的弹药几乎都告罄了,幸好后援部队总算来了,不然当时的陈大权也得交代在阵地上。

  在这二十来天的血战当中,陈大权所在的连队一百多号人,最终只活下来30多个,而且人人带伤。

  他的连长、指导员都牺牲了,连里的干部只活下来了一个排长和一个副班长。在那时候几乎是谁职位高谁先带头冲锋——这是当时一线作战部队形成的光荣传统。

  正是因为他们这些干部以身作则,我军底下的战士们才更加勇敢无畏,最终打退了敌人守住了阵地。

  然而,活下来的30多人,大多数都负了伤,几乎人人身上都有子弹眼,满身血糊糊的。

  陈大权也不例外,他也中了两发子弹:一处在右手手肘位置,差点被子弹打穿;另一处在左膝盖髌骨,被一颗子弹擦中,削了一道凹槽。

  “上甘岭战役”最值得一说的,除了黄继光、吕学敏、张瑞臣等赫赫有名的英雄战士外,还有志愿军的防守利器——坑道。

  无论是电影《上甘岭》还是小说《谁是最可爱的人》里,都着重提到了坑道,正是靠着坑道,志愿军才撑住了敌军190多万发炮弹的轰炸,有了在夜里反击的机会。

  要是敌军用大规模火炮轰炸,我军就躲到阵地下面的内部坑道中,待敌人疲敝后,再出来夺回阵地。

  上甘岭战役前后历时43天,15军圆满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和友军一起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图志愿军模范卫生员、特等功臣陈振安,将石缝里流出来的水一滴滴接下来给伤员喝

  朝鲜战争结束后,1956年陈大权退伍复员,本来组织打算给他安排工作,可是他却选择了回到了贵州大山里的农村老家,重新成为了一个农家汉,年年日日围着田间地头打转。

  直到2016年年底,当地有关部门走村入户开展农村工作,老人家不经意间谈起了那段往事,大家才知道老人曾是邱少云的战友,并且还保存着邱少云的照片。

  工作人员当时对老人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希望有机会能够将这张照片捐赠给重庆邱少云纪念馆,供更多的后人去了解邱少云的故事。

  对于87岁的陈大权老人来说,这张已经珍藏了六十几年的照片,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工作人员走后,老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在2017年将这张珍藏多年的邱少云照片,无偿赠予重庆邱少云纪念馆。

  尽管陈大权老人有诸多不舍,但是他更想让更多人知道老友邱少云的样子,想让邱少云的故事被更多人传颂。

  2018年,陈大权老人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可老人珍藏65载的那张照片,还依旧放在战友老家重庆的纪念馆中,供更多的后人去了解英雄邱少云的故事。

  向以邱少云、陈大权为代表的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相关标签: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微信

首页 顶部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