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离谱桥段:朱瑞和韩先楚称兄道弟?导演请先看两人职务
那就是东野里面韩先楚和朱瑞关系的描述,在电视剧中两人是一对什么玩笑都能开活宝,朱瑞管韩先楚叫“韩大胆”,而韩先楚则叫朱瑞“朱疯子”。特别是两人在第一次见面,还是韩先楚抓住便以去找炮的炮校校长朱瑞,两人见面后,还因为炮的事讨价还价了一段时间。
如果对于历史不了解的观众,可能会为导演这种李云龙和丁伟式的兄弟情感动,但……雨田君要说但是了。
那我们来看看朱瑞和韩先楚的关系,到底是如何的,电视剧中到底“离谱在哪”……?
借此,我们也来看看在一些反映解放战争电影中,那些所谓的称呼到底错的有多离谱
朱瑞和韩先楚,两位名将的发展轨迹一开始并没多少交集,甚至在解放战争之前,两人的关系无论是在职务、还是在资历上差别都是很大……
朱瑞是1905年出生,而韩先楚是1913年,两人之间差了8岁,可别小看这8岁,在那个男的刚成年就结婚的时代,8岁的阅历差别可不是一点半点……
1925年,20岁还在读大学的朱瑞,就被组织上派去苏联留学,学习的内容就是后来朱瑞为之奋斗的炮兵知识,而且在校期间,还是我军的“二十八个半”中的一个,可谓英雄出少年。
1930年回国的时候,朱瑞已经是长江局的参谋长,到了江西之后,先是担任红军司令部的科长,在红一军团成立之后,朱瑞便担任政治部主任一职,辅助林总和聂老总。
在长征时期,红一军团一直是我军的主力部队,承担起一方面军的攻坚重任,在到达陕北之后也升任一方面军和二方面军的政治部主任一职,就这资历到在我军中也是上将和大将以上级别。
韩先楚因为年龄大小差距,到了1929年才加入我军,在鄂豫皖苏区的农会中,尚属少年的韩先楚加入红军,在参军之后,韩先楚作战勇猛,在多次战役中立下不少战功,到了1932年鄂豫皖反围剿的时候,韩先楚已经是部队中的连长职务。
虽然主力转移,但韩先楚所在的红25军却作为留守部队继续留下作战,到红25军在后期长征之后,韩先楚也被升任为营长和团长,在东征期间因为表现出色,韩先楚已经升任为红76师的师长。
但作为当时朱瑞已经是方面军领导人级别,在一、二方面军都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要知道当年罗帅也才是政治部主任,而韩先楚哪怕是后来居上也才是师长。
所以,这一段时间韩先楚和朱瑞在资历和职务上差了好几个级别,交集更是没多少。
1938年,作为八路军北方局的军事方面负责人,在前往一战区做统战工作期间,先后在冀鲁豫地区成立了数个游击根据地,在1939年山东纵队成立之后,作为政委前往山东工作,而当时山东纵队的司令员正是大名鼎鼎的徐帅。
在山东期间,朱瑞还兼任山东局书记,是我军在那个阶段山东地区的直接领导,其在山东的地位是要高于我军当时的两大元帅——罗帅和徐帅。
而反观当时韩先楚,抗战开始后,是担任115师344旅的副团长,以及旅长,在随后开赴晋鲁豫军区作战, 而在一段时间内朱瑞也在晋鲁豫地区领导作战,是韩先楚的直接领导,虽然交集不算多。当时朱瑞主要在山东主持工作,而韩先楚主要是在冀南,别说交集就算工作也是很少的。
所以,在1943年两人前往延安学习前,相互之间是不熟悉的,而且职务差别很大……
在延安的时候,两人交集倒是多了起来,在1942年以后,韩先楚去了延安先后在军事学院和党校学习,而1943年12月之后,朱瑞也到了延安,也就是说,在抗战结束前,两人交集的时间为1年半左右,而这样一个时间段两人才开始慢慢熟知起来。
再回到电视剧当中,电视剧里面,韩先楚把朱瑞给绑了,在一顿误会之后将其松绑,并将其的带到自己的指挥部,两个人便像是熟络的老朋友一样交谈起来了,最后朱瑞还不依不饶找韩先楚要炮,两人还因为炮归炮兵学校还是前线部队争吵了一番,甚至这件事还闹到了野司以及延安那边。
他的错误在于将韩先楚和朱瑞将军的在东北我军的地位和资历,给搞模糊了。误认为朱瑞将军只是炮纵司令,而韩先楚是四纵副司令员,都认为是纵队指挥员级别。
我们先来看看,电视剧当中提到朱瑞没有去当我军的副总参谋长,就能看出他在我军的地位不低,要知道当时总参谋长可是彭总和徐帅等人,而副总(当时原定第一副总是叶帅,第二副总就是朱瑞)自然低不到哪里去。
朱瑞将军在放弃这个职务之后,去到东北民主联军工作,在1946年10月就任东北我军炮兵司令员。
这个职务在很多人来看,就是和我军后来的东野炮纵司令员差不多,如果在重要性上是有点比如主力纵队的司令员,比如参考华野特种兵纵队(相当于东野的炮纵)的司令员陈锐霆将军才是少将,而华野主力纵队的司令员都是中将以上军衔。
第一,朱瑞将军是我军以东北军政大学副校长,校长可是林总,等同东北民主联军的副政委级别,而这个级别是102(罗帅)和陈部长这样级别的,可见朱瑞将军的职务是要在韩先楚之上很多的。
第二,朱瑞将军还是东北军区、东北野战军&东北民主联军的炮兵司令员,这同样要高于一般的纵队司令很多,更何况是副司令员的韩先楚。
因此,朱瑞将军在东北我军的地位是要和102(罗帅)要稍微弱一点,而韩先楚在当时仅仅是一个纵队副司令(韩将军升任纵队司令还是在1947年9月担任的3纵司令员),两人之间是差了好几级。
朱瑞将军可以叫“韩大胆”,表示对部下胆识的赏识,是一种亲切的称呼,可韩先楚以平级和“兄弟”方式和朱瑞将军打招呼,那就真的是“没大没小”,这不仅体现不出韩先楚的“胆大心细”,更是对韩将军的一种变相贬低……
朱瑞将军的年龄、职务无论是在大革命、 抗战期间还是东北期间,都要超过韩先楚很多两人是一定不可以有电视剧当中那种相处……
这不仅是电视剧《大决战》中的有关人物关系处理的错误,在主要角色杜聿明身上,导演和编剧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其实,对于电视剧里面老蒋救火队长杜聿明的这个人物刻画,一直是没有老版的成功,新版的杜聿明就像一个先知,老是从上帝视角看到国军要失败,要真的是这样老蒋还会让他指挥东北和华东的国军?
要知道,杜聿明可是一个很敖的将军,没这点自信他还敢和林总还有粟裕打擂台。
当然,本次我们不说这一个角色的定位,而是说这一个角色在电视剧当中处理同僚关系,或是说称呼中的那些“雷人硬伤……”
场景一:杜聿明在华北养病的时候,陈诚去东北担任东北行营主任,直接夺了他和熊式辉的权,历史中的杜聿明可是对陈诚有意见的,可杜聿明却苦口婆心,站在公立的角度跟陈诚说
“辞修兄,东野南满三纵一向都是最难对付的,如今又调了一个韩先楚过去,他勇猛如虎,很不好对付,辞修兄(陈诚的字,西风一线的战事你要好好谋划啊……”
一个国军中将,一个是一级上将,年龄差了6岁,陈诚还是杜聿明的老长官和黄埔教官,杜聿明叫人家一声老师都不过分,居然叫“辞修兄”?
如果历史上真的这样叫,按照陈诚的暴脾气,早就飞到华北给杜聿明一顿飞踢,关键是电视剧里面的陈诚还挺受用……
看看比杜聿明还恨陈诚的关麟征是怎么称呼陈诚的,要知道关麟征可是一个大老粗,人家哪怕是和陈诚水火不容,但面对陈诚,人家的客套话是
“辞公、钧座(连续连个敬称)是即将掌握全国事的领袖人物,不应再封闭在土木系小圈子中,一个军长的职务都不肯放手,这不是干大事业应有的心胸啊!”
场景二:除了对陈诚之外,杜聿明还有一个片段,就是在和卫立煌的对话中,称呼直接用错,这次倒不是直接叫“俊如兄(卫立煌的字)”,而是直呼——卫立煌,这一点同样是不合理,可能很多人会“辩解”说那是杜聿明看见卫立煌不救援廖耀湘情急之下说出的。
在国军里面,卫立煌的资历比陈诚还老,属于和张发奎、老蒋他们一个等级的,你见过杜聿明管老蒋叫“凯申”的么?
因此,电视剧对历史进行艺术加工固然是没错的,甚至这种加工能弘扬主旋律,但过度的加工和突出人物性格,而与史实背道而驰,那真的就是多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