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安石井镇南翼试验中学展开古村落修建群研学活动
我国网讯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奎霞村是闽南闻名侨乡,奎霞人自古“以海为田”,出洋打拼,衣锦荣归后制作了一座座红砖瓦厝和番仔楼,构成颇有闽南特征的民居修建群。近来,南翼试验中学(南安一中奎霞分校)安排高一年300名学生观赏这个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村落修建群,探寻奎霞古村落修建文明,领会海外侨亲的奋斗史和思乡情。
在当地解说员的带领下,学生们走进奎霞古村落。映入眼帘的是古民居群那一抹连片的赤色,这是闽南修建的主色调。我们在一座名为“柳姑楼”的两层洋楼门口停步,只见这栋楼宇的一楼由石头和水泥建立,二楼则用红砖堆砌,外墙四周已全被榕树枝桠包裹,听解说员说村里人都亲热地称它为“树中屋”,这是楼主人为留念其祖母、传承其家风而制作的番仔楼,兼有中式传统和西式风格,表现中西结合的共同之美。
来到一座名为“蔚萱楼”的三层洋楼前,解说员解说道这房子是制作者为了安慰母亲的愿望而建的。学生们停步痴望大门门柱上刻着的一副对联“榜门乐善师古人训,筑室承志慰阿母心”,对联内容感人心志,引人遥想。站在洋楼门口听着解说,学生们引发无限联想——当年老母亲对后代的期许,对宗族昌盛兴旺的祝福,其良苦用心令人动容。
走在奎霞古厝群那千锤百炼的石板路上,学生们一路看到以母亲姓名命名的房子并不在少量,除了柳姑楼,还有东婆楼、乌绸楼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感恩母亲,酬谢母亲,奎霞人反哺之恩在古旧民居修建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络绎在红砖古厝冷巷,一座座古屋门楣上镌刻的对联,都寄寓着先人对后代的耳提面命,“为善最乐”“问礼世家”“忠孝家声”……希望杰出的家风代代相承,是奎霞前辈对后代后代的期许和要求。在奎霞古厝的门楣上、房柱上,随处可见镌刻着家风古训,这是奎霞也是闽南修建中最动听的元素,是中华文明有序传承的缩影。学生们徜徉其间,感慨万千。
在解说员的引领下,学生们盘绕于由一座座红砖厝构成的奎霞古街。据解说员介绍,其时的华裔返乡时带回侨汇,30多家店肆就在这儿鼓起,一时间人来人往,大街就此昌盛起来。除了生意生意之外,古街仍是联络乡情、谈天歇息的好去处。可是,上世纪70年代掀起了移居热潮,许多青壮年迁往香港等地,人口逐渐稀疏,店肆也逐渐封闭,古街从此衰败了。现在,走在这条古街上,两旁的修建物现已抛弃,周边也长满了杂草,可是从静立在大街两旁由条石和红砖砌成的修建物身上,人们还可回忆其富贵的过往。
回望奎霞古村,这些建于上世纪50年代前后,甚或可追溯到清末至民国初年的洋房,矗立在与金门岛只要一水之隔的海滨,连片成群,精巧古雅,雄伟壮丽。这儿的赤色修建,一座座静如雕塑,美若油画,俨然是奎霞前辈们用思亲恋乡情怀描绘出的异国风情画卷,凝聚了奎霞海外侨胞艰苦创业的汗水。经过此次古村落修建群研学活动,南翼试验中学学子们进一步认识了家园文明,增进对家园文明的酷爱之情,也为校园展开“讲好奎霞故事,打造南翼之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发挥了非消沉效果。(李晓梅 王政兴)